ray ra:an 在路上
- 合作社 不鬧!
- 2024年11月1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文|趙芯蒂 圖|八栗媒體
在還沒接觸到文化和了解家族以前,只想著長大後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想當咖啡師、運動員。那時我的媽媽正式退休準備回山上生活養老,在山上請了幾桌給部落的長輩和家人,告訴大家她要回來了,過了大半輩子了,她想都沒有想過她最後的晚年會回到她的老家,她出生的地方養老。那天某位長輩上台致詞分享時,在最後結尾的時候,說了一句:「她的女兒以後也會回來山上為部落盡一份心力喔!」當時站在旁邊的我,還一臉尷尬地喃喃自語說:「我沒有要回來山上…。」沒想到,也因為媽媽的回家這件事,讓我開始踏上回家學習文化的路上。
某一天的下午,正在思考為什麼要回家的我,想著想著,就拿起手機撥電話給媽媽,我問她:「媽,問妳喔,妳為什麼決定要回山上?」她說:「其實我也沒有想過我會回山上,我以為我會一直在新竹,但是後來因為身體也不好了,也不想要讓山上的房子空蕩蕩的,所以決定回家把房子重新整理乾淨,就回山上養老啦!山上很好很安靜,可以曬太陽也可以偶爾種種菜,我喜歡這樣的生活,爸爸媽媽偶爾會來夢裡看我過得好不好。」如今也過了10年了。聽她講完後,我想,原來回家好像不需要什麼理由,想回家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回家。
開始踏上田野調查之後,才漸漸意識到,原來家族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學習場域。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家族就開始塑造我們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習慣,也加深了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使得家族成為文化和歷史的延續者與我人生學習的方向。

過程中聽到很多關於族群遷徙的故事之外,反而令我更驚喜的是,一些長輩因為認識或知道我們家族的老人家時,都會開始和我分享他們印象中看見或聽見與這些老人家們有關的事情,甚至還不知道我是誰也沒有特別提起,就突然開始和我說起他們的故事,像是冥冥之中注定會發生的事情一樣,也因為他們的分享,讓我似乎開始重新認識了我的家族。
他們說著以前家族在部落是人很多且興盛的大家族,老人家不管是生活或工作,時時刻刻都是非常認真勤勞和團結的,一絲一毫的怠惰都不敢;在那個尚未有金錢交易,只有以物易物的年代,為了育養許多孩子,且在還是交通不便的山上,光是上下山或到更遠的地方就要耗費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時間,每一步一腳印的累積,都是為了換取生活的所需,他們不管再累再辛苦,都能夠努力的完成很多現在的人不一定能完成的事。

家族的興盛與衰落,反映出一個家族在不同時期的命運變遷。既是個人經歷的縮影,也是社會變遷的寫照。而我印象中的家族,還停留在我小時候,所有長輩都還在的那段時光,我常常懷念過去那些熱鬧的家庭聚會,記憶中的笑聲和溫馨的互動彷彿仍在耳邊。部落長輩跟我分享過,以前家族的某個重要祭儀原本都是在以前上面的老家舉行的,直到長輩相繼過世後,就改到別的地方了。還有一位哥哥都在山上生活,一路看著我們家族從全盛時期直到現在寥寥無幾的,聽著聽著就不禁感嘆了起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珍貴的片段在我長大後,似乎正逐漸消失中。家族人數的減少,帶來的不僅僅是成員的縮減,更是情感聯繫的疏離。傳承和支持的鏈條像是被斷裂般,曾經的世代團結也漸漸消失。老一輩的智慧與經驗無法再由年輕一代繼承,家庭中的凝聚力也隨之減弱,年輕人對於經濟壓力和生活節奏的忙碌,越來越少回家,也使得這個問題更加明顯。
現在回到部落回到山上的家,人雖然越來越少了,但也讓我更加珍惜每次回家與長輩相處的日子,時不時會和媽媽到處走走散散步,有時去附近親戚家聊聊天,聽聽他們聊著以前的故事,這樣也就足夠了。無論是由於現代化的影響或是其他因素,對部落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但這並不代表部落的價值和意義會隨之消失。相反的,這樣的變化也促使我們變得更加珍惜和重視部落的獨特性和傳承。

家族對我來說,是身份和歸屬感的源頭。它不僅塑造了我的過去,也影響了我的現在和未來。老人家們經歷了艱難的歲月,從中展現了堅韌和不屈的精神,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努力與堅持的真正意義。與家族深厚的情感連結,是我成長過程中的核心,也是我認識文化的開始。以前想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踏上這條路,但彷彿一切像是註定好一般,有股力量開始讓我往這方向走。這條路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卻又最遙遠與陌生的路程。

接觸文化後,漸漸有機會認識越來越多賽夏青年們,才發現原來還有這些人在為部落努力著,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走在這條路上,於是像是彼此在交會點上相遇,互相扶持和學習與自身文化教育有關的事情,也促成了許多能一起合作共事的機會。每當上完一次課或辦完一場活動時都心想著,慶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也感到欣慰還有願意做這些事的我們,完成了許多我們的每一次。常聽到的一句話:「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一群人一起學習,彼此分享心得與討論,就會有新的思考迴路,也會更加印象深刻,慢慢就會內化成為自己的養分。

目前也還在學習階段的我們,從認識彼此開始,一個帶一個的讓大家開始接觸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也常一起去參與許多和部落有關的事務,試著實踐和融入。例如:部落會議或祭儀、族語學習團、祭儀學習班、田野調查、傳統技藝如:織布、藤編等等。每一次都像是打開了人生的一扇新窗,也帶著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更將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和體驗那些與我們自身經驗截然不同的事物,讓我們能夠加深對自身文化的理解與其中的意涵,並有助於我們在文化交流中可以更具文化敏銳度。相信這樣的開始,不管是在文化、社會層面,都能夠促進自己與部落之間的互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