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l'alak kano' pinanra:anan

走,往山上去,總會有路的。

2024年初,一群返鄉的'al'alak (青年)集結在竹東,抬著頭、眼神都往山上看去。身體的行動由此開始。

 

聽部落的老人家說,過去要與其他族群交易,需要從山上揹著貨物徒步到鄰近市鎮,從kilapa: (五峰)經過上坪、到北埔或竹東,來回路程要花上三天兩夜。如今我們倒著往上,不是走路而是開車。

從竹東出發,到達上大隘部落的活動中心,走南清公路到上大隘的叉路往上進入部落,車程約40分鐘。活動中心對面,由tawtawazay (趙家)主導的tinato’祭典,每年在祭屋進行。經過團隊中的青年老家後,曾經的paSta’ay祭典祭場,現在是一戶朱家的菜園。再前往現在的paSta’ay祭場,那裏蓋了一座文物館。

1998年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矮人祭場文物館落成,祭場一樣由titiyon (朱家)管理,文物館員則由五峰鄉公所聘任。部落文化與區域政治融為一體或貌合神離。

再往’oehae’ (高峰部落)前進(從文物館步行至此約10分鐘)。來到青年藝術家進駐的梯田舊景。這塊坡地屬於hayawan (夏家)的某一戶。我們逐漸意識到,愈往山裡去,家家戶戶的故事也在眼前愈趨現形。

 

2月至6月,上下山的次數不下30次。然而在計畫進行期間,已聽說幾位老人家生病或離去。青年聽著一位又一位tatini’ (老人家)生病、逝去的消息,憂慮、慌張和急切的心情,在田野踏查前後不斷冒出。所幸總有開始,我們走訪了趙家、夏家、朱家、高家,也拜訪了從苗栗嫁來的幾位媳婦。關於kilapa: 的人、事、名,從受訪長輩的記憶中湧現,青年們只能馬不停蹄記錄長輩的故事和心情,也展開自己家族族譜的追尋。

為期近8個月的入山計畫,我們抓到了總共15位在新竹的原住民青年一起學習,無論時長、無論技藝的熟悉程度,我們總有開始。這次的展覽或許不往當代去,而是將田野踏查、技藝傳習、藝術進駐的過程如實呈現。或許只是記錄每一日山中氣息、每一場與族人的會面相聚。

調研過程>

'al'alak kano' pinanra:anan

​族語、地方與身體

​製作單位

策畫製作 江政樺
田調訪談 趙芯蒂 夏慧凌

平面攝影 郭卉伶 趙芯蒂 ​​

​創作暨合作單位

駐村創作  李杰 羅媛
影像拍攝  隅島映像製作

                 楊程皓 紀建廷​​

協辦單位  五峰鄉公所

補助機關

​文化部
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 2024 by Pali' Media Co..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