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技藝傳習
5月至6月,我們以「立夏・植人工作坊」的名義,展開各為期兩天的染織與竹籐編課程,也聚集了20名在地青年上山。此次工作坊透過採集竹藤、苧麻,學習大自然謙卑的態度及認識植物的生命週期。也一起從植物觀點出發,重新認識植物與人的關係。
染織工作坊
5月初,我們在民都有的森依努泰雅染織工坊,跟著Pitay Watan(陳鳳嬌)老師從苧麻採集、刮麻工具製作、刮麻捻線整經一切重頭學起。若要織做一件上衣服飾,一個人從苧麻的採收大約就要花上7個白天黑夜、刮麻捻線或許長達6次月圓,直到線接完了還要染色,然後再上經架,可能又是5個白天黑夜,再上織機。講師Pitay Watan陳鳳嬌分享著自己母親和婆婆的織布過往,過去白天是婦女農忙的時間、傍晚將家裡大大小小打理好之後已經夜深,那時才是能靜 下來織布的時候。「專心織布的話不用花多時間就可以做完衣服」,yata Pitay說著。但現在用買的最快,於是青年都下山去工作賺錢,再買東西上山。愈是生活便利,我們卻愈懷念山上,和佩服長輩們善待自然、善用自然的智慧。

竹籐編工作坊
時間來到6月,我們跟著十八兒部落的Umaw Yumin(林清勇)老師到達竹林、只有經過族人的允許才能進入的私人領域砍竹取材,再走進更深林處採藤,mama Umaw說通常他們只會拉下並砍斷中段的藤使用,但因在場有阿美族學員,所以也將最頂端的藤心拉下。現場男學員開始拉藤、由老師除倒刺、刮樹皮,阿美族學員便開始取藤心準備回去做湯。這門課程中,族群身分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仍與自然親近。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