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技藝傳習

5月至6月,我們以「立夏・植人工作坊」的名義,展開各為期兩天的染織與竹籐編課程,也聚集了20名在地青年上山。此次工作坊透過採集竹藤、苧麻,學習大自然謙卑的態度及認識植物的生命週期。也一起從植物觀點出發,重新認識植物與人的關係。

​​染織工作坊

5月初,我們在民都有的森依努泰雅染織工坊,跟著Pitay Watan(陳鳳嬌)老師從苧麻採集、刮麻工具製作、刮麻捻線整經一切重頭學起。若要織做一件上衣服飾,一個人從苧麻的採收大約就要花上7個白天黑夜、刮麻捻線或許長達6次月圓,直到線接完了還要染色,然後再上經架,可能又是5個白天黑夜,再上織機。講師Pitay Watan陳鳳嬌分享著自己母親和婆婆的織布過往,過去白天是婦女農忙的時間、傍晚將家裡大大小小打理好之後已經夜深,那時才是能靜下來織布的時候。「專心織布的話不用花多時間就可以做完衣服」,yata Pitay說著。但現在用買的最快,於是青年都下山去工作賺錢,再買東西上山。愈是生活便利,我們卻愈懷念山上,和佩服長輩們善待自然、善用自然的智慧。

竹籐編工作坊

時間來到6月,我們跟著十八兒部落的Umaw Yumin(林清勇)老師到達竹林、只有經過族人的允許才能進入的私人領域砍竹取材,再走進更深林處採藤,mama Umaw說通常他們只會拉下並砍斷中段的藤使用,但因在場有阿美族學員,所以也將最頂端的藤心拉下。現場男學員開始拉藤、由老師除倒刺、刮樹皮,阿美族學員便開始取藤心準備回去做湯。這門課程中,族群身分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仍與自然親近。

'al'alak kano' pinanra:anan

​族語、地方與身體

​製作單位

策畫製作 江政樺
田調訪談 趙芯蒂 夏慧凌

平面攝影 郭卉伶 趙芯蒂 ​​

​創作暨合作單位

駐村創作  李杰 羅媛
影像拍攝  隅島映像製作

                 楊程皓 紀建廷​​

協辦單位  五峰鄉公所

補助機關

​文化部
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 2024 by Pali' Media Co..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